纸筒望远镜?现在还有谁去做呢,各种管材容易获得的今天,卷纸筒是吃力不讨好的了。
话说10年前,暑假去北京考察,对我来说圣地不是故宫而是北京天文馆。好不容易挤出个空档,拉上一个同学按着早抄好的地址出发了。一路奔波不说,终于找到时已经天黑,也顾不上饥饿,转了圈,发现已经下班,当时好像也没什么节目,因此没见识到什么。幸好,有个小店是营业的,在这终于发现了一组80的双分离普消镜头,这在当时可是宝物啊。多少米拿下的已经不记得了,死砍价完似乎能接受的样子。
普消10年后的今天已经不算什么了,不过经历更加早期的单片绿玻璃的时代的话,就知道普消是单片年代不敢奢望的目标。辛苦买回的镜头被我收藏了起来,想着时机好时能把它做成镜子,可惜深圳的环境太差了,天文的爱好无以施展,计划最终搁置了。
到了今年,偶然听到有天文深圳帮,终于也能凑凑热闹,重拾天文的爱好了。翻出镜片,包着的纸已经发黄,1枚目镜还是旧的0.96寸,物镜片已经斑斑点点。清洗完镜片,发现当年的镜片质量还是很次的,上面布满了针尖般的气泡,镀膜也是效果很差。现在随便花几百就能买到整支这质量的天望了,因此决定少花钱,使出古老的卷纸大发。
等了一个月,才终于见到了一丝阳光,测量了焦距,是F8.5的,于是画出光路,确定各部分尺寸,买来牛皮纸、胶水和消光绒,陆续弄了2个星期,终于弄好了。
遮光罩,不用的时候可以拆下。
镜头座,可以看到镜头反光很强。
纸筒的好处就是有一定容差,卷的大小刚好的话,镜头塞进去就卡住了,连胶水都不用。
完整的镜头座,比较长,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当第二调焦筒,需要的话几米内都能合焦。

套上遮光罩的镜头,镀膜几乎没啥效果。
主镜筒

内部消光和光阑。
光阑用黑卡纸,在激光机切出圆环,用消光绒再贴一次。
不过贴两个后其他的直接用了,懒得贴,这里可以看到没贴的话黑卡纸还是有点反光的。
2.7寸人肉调焦筒。
需要咬合得很好,松了会掉,紧了拉不动。调焦可是个技术活。
组合好的样子。
使用的时候单点螺丝固定,用绳子绑在木脚架上。师弟赞助了两条鞋带,非常好用。
方便性比80EQ什么的差N个档次,必须要有一定使用经验,不适合新手使用!
使用了两个月,低倍效果还是不错的,看地已经让那些没接触好镜子的师弟妹惊叹了,当然看天是不足够的,木星只能看到两条云带,上100倍已经惨不忍赌,人肉调焦也变得困难,没有天顶,看中天的木星没有希望。天气好的时候看M42,已经看到比较明显的云气,超出8X42双筒,说明口径还是发挥了作用。
开光的时候,2个人把镜筒靠在栏杆上,一个人拿着卡片机在目镜后面拍了些月亮,算是留念了,全人肉拍真不是一般的累人,根本对不准焦。附上一张第谷到澄海区域的照片,剪裁了下,无调整:
评论